HOME > STREET FASHION
FYI: 社交网络是否终结了我们欣赏滑板片的能力?
Arthur曾经给Kingpin杂志写过一篇文章,内容就是现在滑板大片是如何被数以万计的小片段改变的。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经常出现在滑手采访中,有时候也会有杂质写一写。大多数的核心论点都在围绕一个观点:网络正在杀死滑板,不管是滑板的技术性还是艺术性。
大多数人都同意网络的便捷导致了它对滑手的信息轰炸。片段太多太狠,导致所有人都贪婪的想看新片段,而不在乎片段后面的付出(这跟看黄片一样一样的,hardcore看多了,普通片段看的都没劲儿)。这种不知满足的胃口对滑板本身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我们能这么下定论么?滑板大片其实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让人回味悠长。至少最近十年的大片是这样。大片发行之间总有间隙,总要有其他片填进这些空缺。就算在我开始滑板时,我和朋友也总能时不时看到些新片。因为至少有411VM每月发行。
想想你喜爱的滑手,为什么你会如此狂热的喜欢他们?部分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再看下部大片前,你只能反复看他们的录像带或DVD片段。但我相信更重要的是他们 的滑板方式能传递给你一种特殊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不断有新片出现,你还是喜欢看他们滑。网络片段就跟这种感觉类似。我看了dylan和Austyn Gillette 在thrasher 中的part的次数和我看的daewon在skate more和PJ 在PJ Ladd’s Wonderful Horrible Life的片段的次数基本相同。因 为这些parts非常吊,代表我喜欢且支持的风格-这就是我们不停重复看这些片段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看一些教学片段和一些片段细节的原因(比如怎 么land在curbs比较好看,或Gino Iannucci的push风格有多好)。如果这招或者这个片段正合你意,不管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大片中或者社交网络上)他始终是对你口味的。这些片段会 在数以万计的片段中脱颖而出,引起你的关注,并且会在你脑中不停重复,也会让你不由自主用遥控器或者进度条在屏幕上反复播放。
因此如果非要说网络让我们变得对好片段不敏感的话,那应该是它助长了模仿的出现。滑手们都因网络的便利而紧跟潮流,全方位不停模仿彼此。现在你打开 HellaClips 甚至都无法从着装分辨出滑手是谁,千篇一律的着装和招式着实让人厌烦。我不想看无数穿的差不多的小孩在千篇一律的skatepark里慢动作翻板的视频, 但我的确喜欢哪些利用网络发些不一样的片段,让我有滑板的冲动比如the Map Masquerade Tour。这些是原来没有得到足够传播的影片,
“网络并没有让我们对好片段不敏感,反而是给我们一个渠道接触很多潜在的好片段。”
网络的可及性让很多对滑板有着多元理解的片段得以展示。它也让个体化手能够表达自己对滑板的理解和这种理解的重要性。它有利于推陈出新,促进滑板本身发 展。我们知道肯定有滑手对滑板的理解和表达与自己的不同,只不过因为没有足够渠道看到而已,网络的兴起让我们对这些相对不出名或者意外出名的个体有了更好 的认识和了解。为了不背负了双标传播这一恶名,大牌杂志和主流滑板网站不得不认真把这些影片传播得更广。
在网络媒体爆发式增长前,我们根本看不到那些怪才影片比如 Golden Egg
和Fancy Lad Skateboards
还有其他很多。几年前,这种影片也只能在很小的一个圈子里传播,最多去几个附近的地方tour播放。
有时当然也会看到一些二逼片段,但理论上来说网络还是给了每个人发声的机会,网络让大家可以看到滑板的很多面:痴狂型、极限型、创意型、粗粝型或者古怪型。
另一个ARTHUR文章里提到的是,网络逼迫滑板公司或者滑手尽力不停地放出个人片段,不论质量如何,只求保持“曝光率”。这种压力让滑手和摄影、剪辑不得不放弃风格、气氛或者是美学需求。
虽然我知道很多pros和ams都想尽可能产出多的片段,但是滑板从来没有放弃对美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 Hopps, Palace, Politic, Magenta 和Polar这些牌子能得到如此关注的原因,Caste的“Philadelphia Experiment”(这个片名就够酷,模仿著名的费城实验)因此受万人拥戴。
他们的作品高出了大众预期,因此点击率也高的吓人。这种创造性来源于滑板本身的内在艺术可能性以及创作者对滑板这种亚文化的感情,这也反过来体现了滑板的 价值,反哺了滑板的成长。这种创造过程和最终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奖励。 网络成为一个他们表现创意的地方,普通人也能在上面展示自己辛勤工作引以为豪的片段,而远不止是一个“发视频”的地方。
“网络让大家可以看到滑板的很多面:痴狂型、极限型、创意型、粗粝型或者古怪型”
但是,不是所有好的滑板片就需要有很高的美学追求。比如Emerica的Stay Gold B-Sides
很受大众喜欢,因为它是生素材,展示了滑板片背后的困难和苦痛。展示了滑板真实的一面,成招背后的挣扎和努力。它没有剪辑没有配乐,也没有花哨的镜头,把滑板本身原原本本的展现给观众。
同样,我希望我不是唯一一个在乎这些的,影片最后的致谢、滑手热身和打闹玩耍的镜头也常常能让一部影片获得我的认可。这能将这些“神”一样征服恐怖地形、做出非人狠招的狠角色们带回现实世界,展示他们人性的一面。看Mike Carroll滑停车场的小水泥障碍,也启发了我去模仿(虽然当我做这招时,跟carroll做的画风都差很远)这让滑板本身轻松和好玩的一面得到强调,因为这个小小的木制玩具我们可以和别人如此接近。这种片段在过去估计永远没法被人看到。
图片: fancy lad的影片收藏
我相信大部分滑手对网络滑板片段的负面反应主要来自于网络对社会整体产生的改变。所以在谈到滑板时,这种观念转移到了网络滑板片段中。大家担心这种风潮会侵蚀正统滑板媒体(杂志、网站等),因此滑板会因此丧失其本身的特点,不论是它的历史还是更加现实的滑板文化。
难道DVD风光不再要让Fully Flared 的网络发布背锅?然后 Extremely Sorry 发布, 再然后Stay Gold,接着 Pretty Sweet。每部大片发布时都有东西落伍,总不能说网络发布大片是杀死所有旧事物的凶手吧。ty evans说Fully Flared 和Pretty Sweet是史上销量最高的滑板片,DVD销量构成其中很大一部分,还能说DVD被网络杀死了么?
像其他亚文化一样,滑板也存在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金属乐迷喜欢收集他们喜欢乐队的CD、磁带、黑胶唱片,这跟滑手喜欢来一份喜欢大片的光碟如出一辙。这些 物理载体给拥有者一种特别的价值感。而不仅仅是一坨塑料。就像图腾或者其他宗教用具一样,它们价值已经超越了本身。
Jake Johnson说得最好:“我的过去是以滑板滑板大片发布年份为刻度的,因它们让我产生的的情感和理念不同而变换。” 滑板DVD或者卡带让我们见证了滑板本身的发展。它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因此它们也拓展了自身的价值。一个滑手,他拍出来的滑板片段,就充分的体现了 他作为个体的特征,因此,滑板作为一个亚文化,滑手都对其有自身独特的见解。所以,我相信不管滑板发展到什么阶段,滑板大片的DVD或者卡带永远都有其无 法被淘汰的价值。
转自:jenkemmag
作者: Rich Kaminski
注释及翻译:@ 看我做的大乱_我primo落
只发自己喜欢的,diggin多一点、深一点的,随着浮躁的时代走了太久太累,还是走自己的步子比较好
COMMENTS